趣谈歇后语的文章

2019-11-21 普通话 阅读:

  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趣谈歇后语的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久居市区的我已很少听到那种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原汁原味、风趣幽默的东阳方言歇后语(俏皮话)了,现择几句重温一下,旨在抛砖引玉。

  石板顶掼乌阄硬碰硬。掼,摔、扔之意;乌阄,即乌龟。此句意为硬性子碰到了硬性子,双方往往会因为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半夜三更出菩萨慢腾腾。据说菩萨一般都是在白天出来的,半夜三更出来的菩萨行动肯定是慢了。此句多指那些做事、行动拖拖拉拉、只怕早不怕晚的人。

  门角后等天亮太早了。相传,某村有个年轻人长得相貌堂堂,且勤劳肯干,其婶婶准备给他介绍一位姑娘,并约好第二天早上到姑娘家去相亲。当晚,年轻人兴奋得一直无法入睡,就索性起床在家中来回踱步,并不时地从门缝里往外张望,盼望天能早些亮起来。

  三十夜饲年猪来不及。以前,每到腊月家家户户就陆陆续续开始杀年猪了,等到三十夜再去饲年猪,想让年猪长大点、长肥点,那肯定是来不及了!此句意为平时做事马虎、不用功,临到头来拼命去补救。记得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每到要考试了,我才会抓紧时间去看书、做习题,因此父母就常说我三十夜饲年猪。

  问客杀鸡虚情假意。相传,东阳某村有个吝啬鬼,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吝啬鬼就故意一手捉了一只鸡,一手拿了一把菜刀来到客人面前,然后问客人:你喜欢吃鸡肉吗?如果你喜欢吃我就杀鸡,如果你不喜欢吃我就不杀了,因为我是不喜欢吃鸡肉的……此句想必由此而来。

  放屁吹着火凑着。此句意为正好、凑巧、巧合等,虽不大雅,且含有揶揄之意,但使用率相当高,而被揶揄者也不会生气,往往会回敬一句:你的屁还吹不着呢,然后大家哈哈一笑了之。

  癞头撮支辫高兴。撮(音che),捡到、拾取之意。癞头的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头上能像别人一样长满乌黑浓密的头发,但当希望成为泡影之后,哪怕是捡到一根别人掉在地上辫子也是件高兴的事情。此句有讥讽之意,但无伤大雅。

  小狗跌落便缸跌着外快。跌落,动词,意为掉入;而后半句中的跌字,东阳话中则含有捡的意思。有感到意外、意想不到之意,与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意相近。

  和尚寺里借篦箕找错门道。篦箕,一种齿很密的梳头的用具,以前主要是用来梳头上的虱子的。和尚寺,顾名思义里面住的肯定全是和尚,和尚连头发都没有,怎么会有篦箕呢?此句意为明摆着没有的事情却还要去碰鼻子。

  荷叶包铁钉马上戳破。荷叶极易破损,铁钉是硬物,如用荷叶来包铁钉,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此句与纸是包不住火的之意相同。

  拓展阅读:歇后语的由来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创造、保存、传播文化的基本工具,它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产品的质量。这篇歇后语专题:歇后语的由来,希望可以加强你的基础。

  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趣谈歇后语的文章]相关文章:

趣谈歇后语的文章

http://m.htbtob.com/zigelei/63224.html

推荐访问:趣谈明星 爆笑趣谈

普通话推荐文章

推荐内容

上一篇:谈谈服饰普通话范文 下一篇:普通话说话范文通用稿